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經超過60%,城市發展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18年開始,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綠色低碳發展為路徑,開展城市體檢工作,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建設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取得了良好效果,地方普遍反映,通過開展城市體檢工作,切實增強了地方黨委和政府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幫助城市政府查找和解決城市建設中的短板弱項,提高了風險防范能力、決策科學化水平和資源投放的精準度,增強了城市工作的整體性、系統性、宜居性、包容性、生長性。
202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選擇36個樣本城市開展城市體檢評估,目前,我國已基本建立了城市體檢評估機制。
即日起,中國建設報官方微信開設“城市體檢 人民檢驗”專欄,報道各地城市體檢工作、舉措、成效。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窯”的景德鎮,以建設“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交通便捷、風貌特色、整潔有序、多元包容、創新活力的城市”為努力方向,在“精確采集基礎數據、精細對比科學分析、精準施策提升品質”上下真功、做實功,探索出一條城市體檢新路子。
景德鎮城市風貌/景德鎮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供圖
基準框架與個性指標“兩翼”齊飛
景德鎮的城市體檢指標數據以政府官方數據為基礎,結合多源大數據與社會滿意度問卷數據進行全面采集。
基礎指標規范化:遵照8類50項城市體檢基礎指標,對人居環境進行全面評價。
個性指標特色化:精選最能反映景德鎮戰略定位的12個城市特色指標,用以指導相關政策規劃制定。
數據采集精準化:嚴格數據分析校核關口,如緊急避難場所相關數據,經過多輪校核后,從初期6萬平方米上升為69萬平方米,并挖掘出100多萬平方米可供改造的場所。
面向未來網絡化:推進聯動審批、數字城管等系統建設,形成城市高品質建設數字化平臺。
部門數據采集與滿意度調查培訓會/景德鎮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供圖
數據采集、處理與空間分析/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公司供圖
景德鎮城市體檢平臺/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公司供圖
“把關定向”精細
技術支撐科學
結合當地特點,景德鎮從“高點定位——相關規劃目標”、“嚴格標準——國家行業標準”、“科學研判——優秀示范標準”、“立足本土——歷年數據對比”、“以人為本——社會滿意度調查”五個維度完善體檢指標評估體系。在五個維度中,“國家行業標準”、“歷年數據對比”是約束值,“相關規劃目標”、“優秀示范標準”是目標值,綜合考慮“人居環境滿意度”結果,對景德鎮市城市體檢指標優先級進行判斷,作為指導人居環境改善措施的依據。根據指標評估結果,景德鎮在生態宜居、風貌特色兩個方面優勢突出,呈現“厚德、美景、鎮生活”的宜居狀態。
體檢指標評價示例/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公司供圖
構建體檢結果與重點項目庫的聯動機制
景德鎮堅持用評估結果指導城市建設,推動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
2020年,景德鎮謀劃建設公共設施配套項目248個;打造30多個步行15分鐘便民服務圈和綠色休閑圈;新建、擴建、改建城市道路50條,打通18條斷頭路;加快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提高管道天然氣覆蓋率,建設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設施;投資30億、總里程30多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基本完成。
特色發展方面,景德鎮推動廠區老廠房更新改造利用試點,選取有保護價值老瓷廠,分批打造陶瓷文化旅游項目。其中僅陶溪川一項就集聚了1.5萬名創客,孵化創業實體2356家,直接帶動6萬多人就業。
此外,景德鎮完善路網布局,優化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級配。2020年,該市交通通行速度達到25-28公里/小時,距“暢通城市”這一目標更進一步。
堤防工程改造項目/景德鎮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供圖
景德鎮城市體檢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景德鎮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