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體檢工作作為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是促進城市精細化治理與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型手段。以城市體檢作為統籌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重點聚焦“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交通便捷、風貌特色、整潔有序、多元包容、創新活力”八大方面,針對城市發展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和短板,確定城市更新工作方案與重點項目,從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加快美麗城市建設與綠色健康發展,形成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的閉環。
城市體檢工作堅持“目標導向,明確方向”“問題導向,突出重點”“治理導向,重在行動”“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因地制宜,體現特色”五項工作原則,通過城市體檢基本指標體系、特色指標體系、社會滿意度調查等工作對城市現狀作出研判,并用城市體檢成果指導城市短板補充及城市發展方向,以達到城市有序更新,從而實現美麗城市綠色發展。具體來講,城市體檢工作主要從八大維度助力城市更新,促進美麗城市綠色發展。
生態宜居:保護城市自然環境要素 營造宜居生態環境
生態宜居維度主要反映城市生態環境要素保護情況、碳排放及城市資源集約利用情況等內容,結合城市體檢結果提出城市更新行動計劃,不斷提升城市污染治理和生態安全水平。比如:建立連續完整的生態基礎設施標準和政策體系,完善城市生態系統;保護城市山體自然風貌,修復河湖水系和濕地等水體,加強綠色生態網絡建設;擴大城市公園服務覆蓋半徑,提升城市公園建設品質;依托濱水綠帶打造特色“水廊”,助力城市水體功能提升;實施綠道綠廊建設計劃,新建一批城市型、郊野型、山地型綠道等。
健康舒適: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水平 構筑舒適生活空間
健康舒適維度主要反映城市社區服務設施、社區管理、老舊小區改造等內容,結合城市體檢結果以及疫情防控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提出城市更新行動計劃,推進城市公共服務提質。比如:加強社區便民服務設施建設,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形成15分鐘步行便民社區服務圈;加強城市基本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建設市級體育公園,進一步擴大學校體育設施等面向社會開放的范圍;加快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力量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打造好15分鐘養老服務圈,形成資源整合、多元協同、供需匹配、數據融合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等。
安全韌性:強化市政配套設施建設 筑造安全韌性城市
安全韌性維度主要反映城市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安全事故的風險防御水平和災后快速恢復能力等內容,結合城市體檢結果提出城市更新行動計劃,建設安全韌性城市。比如:
在市政設施方面,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施生態環?;A設施建設三年攻堅行動計劃;加強供水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城市自來水廠出廠水質綜合合格率、居民用戶端供水合格率、智能水表使用率,推進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推進雨污分流建設及城市雨污水管網混接、錯接整改,實現統一建設標準、統一運行管理、多級監督管理有機結合;加強垃圾環衛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廚余垃圾分類處理,深入開展城市“廁所革命”,形成分布合理、數量充足、管理規范、如廁文明的公廁服務體系;加強供電設施建設,全面提升供電可靠率、線路電纜化率、架空線路絕緣化率;加強智慧通信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公共區域公共WIFI服務覆蓋率與用戶寬帶普及率。
在防災減災方面,加強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完善規劃預案的編制,做好科學應對工作,減少洪澇災害帶來的損失;加強消防設施建設,全面加強城鄉公共消防設施建設,著力填平“洼地”、補齊短板,不斷提升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加強應急避難場所建設,依據城市應急避難場所建設規劃,新建一批城市應急避難場所,做好現有應急避難場所的日常管理,提升城市應急救援能力;加強中心城區內澇點整治,做好部門協作配合,堅持現場辦公、一線指導、定期調度。
交通便捷:加強道路停車設施建設 優化交通通行環境
交通便捷維度主要反映城市交通系統整體水平、公共交通的通達性和便利性、綠色交通發展水平等內容,結合城市體檢結果提出城市更新行動計劃。比如:完善城市道路及交通設施建設,優化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級配,提高路網密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加強停車泊位建設,整合停車資源,增加城市公共停車場數量,推廣夜間限時和間歇性停車位,推進智慧停車,解決老城區、老舊小區停車難等問題。
風貌特色:塑造城市特色景觀風貌 提升城市人文特色
風貌特色維度主要反映城市風貌塑造、城市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利用、游客規模等內容,結合城市體檢結果提出城市更新行動計劃,保護與塑造城市風貌特色。比如:持續推進歷史文化遺產利用,正確處理文物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關系;按照“保護優先、合理利用”的原則,對不同類型的歷史文化遺產制定不同的保護利用方案;持續推進文化旅游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再利用,對標國內、世界的先進水平開展規劃建設和管理等。
整潔有序:加強市容環境綜合治理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整潔有序維度主要反映城市市容環境和綜合管理水平、社區物業管理水平等內容,結合城市體檢結果提出城市更新行動計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比如:加強施工揚塵與餐飲油煙治理,堅持日常檢查和集中治理相結合,嚴格落實餐飲行業油煙污染監管工作;加強城市違章建設整治,推進專業化物業管理小區建設與城市各類管網普查建檔;全面治理建筑風貌、市容秩序、違建臨建、施工管理,加強建筑風貌管控,增強建筑風貌的協調性;推進老舊小區專業化物業管理建設,引進專業化物業服務企業,對無物業管理小區進行整合。
多元包容:加大基本公共服務投入 營造多元包容氛圍
多元包容維度主要反映城市對老年人、殘疾人、低收入人群、外來務工人員等不同人群的包容度,以及城市住房保障等內容,結合城市體檢結果提出城市更新行動計劃,營造多元包容氛圍。比如:實行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全面覆蓋計劃,提高城市社會保險、基本醫療保障、義務教育、基本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服務能力,提高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覆蓋人群比例,關注城市低收入群體,提升對于城市低收入人群保障的服務水平等。
創新活力:提高科技創新研發投入 全面提升營商環境
創新活力維度主要反映城市創新能力和人口、產業活力、政府負債、城市信貸結構等內容,結合城市體檢結果提出城市更新行動計劃,提升城市營商環境。比如:加強科技創新投入,大力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和科技平臺的建設,著力打造創新型企業集群,加大招引高新技術企業和高科技人才的力度;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高素質人才落戶,將城市文化特色轉化為城市發展動力,激發創新活力,培育城市經濟活力新動能,充分挖掘潛力,加快精英人才的引進;努力提升營商環境,進一步營造公平公正的非公經濟發展環境,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進一步關注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小微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對民間融資進行專題調研,引導其規范化、合理化發展等。
自2019年以來,城市體檢工作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連續三年推動的工作任務與城市更新行動的實施路徑,通過指標制定、數據采集和滿意度調查、分析論證、問題診斷等技術手段,客觀評價城市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查找城市人居環境現狀和潛在問題,對促進城市人居環境高質量發展與美麗城市綠色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徐鈺清 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新技術研發與轉化中心規劃業務組負責人,城市規劃師。清華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碩士。長期致力于城市設計、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體檢、城市更新等領域工作,在《城市規劃》《現代城市研究》《華中建筑》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若干篇,參與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催化與轉型:“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的理論與實踐》的編寫工作。
劉世暉 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新技術研發與轉化中心主任,高級城市規劃師。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碩士,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訪問學者。長期致力于總體規劃、單元與地塊控規、城市設計、多規合一、城市體檢、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大數據分析、規劃信息化建設等領域的科研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