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戶獨立玄關、客廳寬敞明亮、衛生間干濕分離……對于這套剛買的新房,周喬很滿意。在蘇州工作的周喬此前一直和父母居住,房子是父母單位分的福利房,不僅面積小,戶型設計也不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馬上要結婚的他開始選購新房,跑了十幾個樓盤后,最終買了這套面積為110平方米、三室兩廳的商品房。
從“老破小”到現代新居,周喬感受到了兩代人居住環境的巨大變化。這也是我國住房發展的時代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住房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2020年我國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41.76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了10.7平方米,增幅達34.45%。群眾的住房越住越寬敞,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房住不炒”成為社會共識
“居者有其屋”,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最樸素的追求和愿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引起全場長時間熱烈掌聲。
“房住不炒”,不僅是人民群眾的呼聲,也是新時期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2016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讓房子回歸居住屬性成為社會熱議話題。在此前一段時間,我國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為滿足人民群眾住房需求作出了巨大貢獻。但與此同時,房價上漲過快、投機氛圍加劇被社會詬病。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11304萬平方米,2016年則達到了157349萬平方米。與此同時,銷售均價由2012年的每平方米5791元漲到2016年的每平方米7476元,漲幅高達29%。部分熱點城市房價漲幅更為明顯,比如2016年12月,合肥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年上漲46.3%,廈門同比上漲41.5%。
中央定調“房住不炒”,給市場打下了一針“鎮靜劑”,引導市場預期回歸理性。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受到社會熱議。有人大代表表示,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資金的過度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過度發展,會導致房地產風險進一步積累。這也是政府千方百計抑制房地產市場過熱、抑制泡沫積累、調控樓市、力求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原因。
此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多次提到“房住不炒”,相關主管部門也把“房住不炒”落實到具體工作中。
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同年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給市場吃下了“定心丸”。疫情給房地產行業造成一定影響,各地出臺紓困政策,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但“房住不炒”總基調始終未動搖?!胺孔邮怯脕碜〉?、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已成為社會共識。
房地產長效機制穩步實施
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2018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著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開展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始終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不斷扎緊房地產市場調控制度的籠子,防止投機炒作。
——落實城市主體責任,督促城市政府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多策并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建立人、房、地、錢四位一體的聯動新機制,因城施策、因地制宜,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
——建立了監測預警和評價考核新機制,常態化開展月度監測、季度評價、年度考核,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
在相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各地優化土地競拍規則,限房價、控地價、提品質,建立購地企業資格審查制度,建立購地資金審查和清退機制。2021年,重點城市開啟了“兩集中”供地新模式,北京市在首批集中供地中首次實施“房地聯動、一地一策”,結合區域位置、周邊市場、土地成本等因素,從前期儲備的政策“工具箱”中,給每一塊入市的地塊“量身定制”了不同的土地競買或房屋銷售條件。尤其是設置了投報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環節,投報內容包括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宜居技術應用、城市設計、建筑單體設計、交通流線設計、景觀與公共環境設計等,引導開發企業主動提升住宅品質。
主管部門加強房地產金融管控,進一步筑牢防風險堤壩。2020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重點房企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三線四檔”,用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凈負債率、現金短債比三項核心指標作為“三條紅線”,將房企劃分為四個檔位,在首次明確房企舉債標準的同時,也徹底打破了以往房企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的發展模式。此外,央行還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制定了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防范金融體系對房地產貸款過度集中帶來的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
依法整治市場秩序 維護群眾權益
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持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切實管好中介等市場機構,堅決查處市場亂象,取得了明顯成效。
2021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8部門聯合開展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工作,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和痛點問題,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各地根據相關要求,查處曝光一批違法違規行為。截至2021年年底,山東省共整治問題5425個,其中房地產開發類2747個、房屋買賣類801個、住房租賃類212個、物業服務類1665個。威海市出臺了規范海景房開發銷售管理方案,探索“六步購房法”等做法,打造全鏈條監管機制,為800余套房屋的成交客戶在冷靜期內辦理了無理由退房,外銷型海景房投訴明顯減少。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通過依法處置問題樓盤專項攻堅行動,基本完成92個存量問題樓盤的處置工作,有效解決購房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解決3.45萬戶約10萬人“房安全、住得進、能辦證”的住房權益問題。
主管部門堅決有力處置個別房地產企業因債務違約所引發的房地產項目逾期交付風險,以“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為首要目標,以法治化、市場化為原則,壓實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政府屬地責任,維護社會穩定,維護購房群眾合法權益。
建廣廈千萬,助民眾安居。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同時,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傾斜,幫助民眾提高生活質量。非凡十年,一個個家庭住有所居的夢想變成現實,“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大美畫卷在華夏大地徐徐展開。